2016年天长市城区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城区小学布点和生源分布不均造成城区小学入学招生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市区范围不断扩大,东城区和南市区人口密度进一步加大,鉴于此,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略。 二、组织领导 略。 三、目标任务 依法完成招生任务,确保我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均能按时入学(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免于入学的除外),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按相关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入学另行通知。
四、招生原则 1、坚持统一领导原则,城区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招生工作,由市教体局统一组织实施。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城区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将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告知,通过多种途径为家长、学生和社会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 3、坚持“划片免试、相对就近”原则。根据《关于做好市区2016年适龄儿童接受初等义务教育登记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小学适龄儿童凭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入学登记,市教体局根据生源情况和学校规模及布局划定学区范围,各适龄儿童一律按市教体局划定的学区持入学通知书相对就近入学。 4、坚持“住户一致优先”的原则。即第一顺序为具有市区户籍和市区住房的学儿,符合“住户一致”条件的学儿在实际居住地学区学校入学;第二顺序安排具有市区住房的学儿;第三顺序安排具有市区户籍的学儿;第四顺序安排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随迁子女入学要求详见《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保障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15〕15号)。 五、工作程序 1、4月1日-15日,综合调研,出台《关于做好市区2016年适龄儿童接受初等义务教育登记工作的通知》文件,召开登记布置会议。 2、4月16日-30日,在市区幼儿园开展摸底登记工作。 3、5月1日-5月31日,市局分组核实各园登记情况。 4、7月1日-31日,成立领导组,研究《2016年天长市城区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方案(草案)》。 5、8月1日-15日,统计、分析登记适龄儿童信息,并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登记。 6、8月16日-25日,制定《2016年天长市城区小学招生工作实施方案》。 7、8月25日-29日,划分学区,确定登记适龄儿童就读学校,发放《入学通知书》。 8、8月30日-31日,新生到校报名注册入学。 六、各小学学区范围 城南小学:红草湖公园以东经川桥河以南与新河路(情人桥处)交汇向东--永福路以南与园林路交汇向南--园林路以西与天康大道交汇向东--天康大道以南与天冶路交汇向南--天冶路以西;同心社区;田庄社区。 实验小学:红草湖中园以东经永福西路以北与二凤中路(凤凰苑)交汇向北--二凤中路以西与建设路(唐城处)交汇向东--建设路以北与仁和路交汇向北--仁和北路以西。 天长一小本部:永福西路与园林路交汇向东--永福西路以南与二凤中路交汇(千秋凤凰苑)向北--二凤中路以东与建设路(原物资装饰城)交汇向东--建设路以南与仁和路交汇向南--仁和路以西与石梁路(工商银行处)交汇向东--石梁路以南与万寿路(玉雕厂处)交汇向南--万寿路以西。永福西路与园林路交汇向南--园林路以东与天康大道交汇向东--天康大道以北与天冶路交汇(城东大厦处)向南--天冶路以东。 天长一小北校区:仁和路北路以东向南与石梁路(希望书店处)交汇向东--石梁路以北与万寿路(玉雕厂处)交汇向南--万寿路以东与永福东路(徽商银行处)交汇向东--永福东路以北与秦栏路交汇向北--秦栏路以西。 天长三小:万寿路以东向北与永福东路交汇向东--永福东路以南与秦栏路交汇向北--秦栏路以东,曙光社区、祝涧村、广宁村。 西湖小学:草湖社区、张庄社区、西城工业开发区。
七、各校一年级招生计划 实验小学:计划招收7-8个班; 城南小学:计划招收18个班; 天长一小:计划招收16个班,其中北校区计划招收3-4个班; 西湖小学:计划招收2个班; 天长三小:计划招收2-3个班;
八、工作要求 1、各小学要自觉维护招生政策及招生计划的严肃性,认真落实招生计划,不得擅自扩大招生规模和招生范围,不得提前招生,不得扰乱招生秩序。在招生中应服从市教体局统一安排与协调,要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确保完成城区小学今年招生任务。对违规招生的学校,一经查实,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追究学校领导责任。 2、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持《入学通知书》和《儿童预防接种证》按规定时间到校报到,同时填写《学生信息采集确认表》(见附件),市区小学一律凭教体主管部门发放的《入学通知书》接收报名、注册。 3、所有小学一律不得向监护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借读费等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新生入学后,教师要均衡配置,学生实行常态编班,严禁分快慢班、兴趣班、特长班等。 4、各校积极做好义务教育入学招生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让社会各界了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教育资源配置变化和辖区内各学校办学质量等具体情况,增强群众对“家门口学校”的了解、认识和信任感。 5、我市学生已全部实行学籍信息化管理,没有《入学通知书》的学生,市区小学一律不得接收,请各校严格把关,如把关不严私自接收,学籍主管部门将不予建立电子学籍档案,由此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一切后果由学校校长负责。学生入籍要求详见《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5年秋季学期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录入维护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基〔2015〕66号)。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和社会稳定,原则性强,希望各校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严格按照上述规定执行,一旦发现学校或个人违规,将视情节从严处理,同时各校要做好招生前期准备工作和各项对接工作。各学校要将此文件复印张贴在永久性公示栏内,做好新生入学宣传解释工作。 九、本实施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