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闲居滁州
收起左侧

[原创] 浅析:中国移民“下南湖”由盛到衰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3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8-4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我就看看,都是大师级别的视角

点评

滁州山东移民很多,特别是来安长山头那里,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去。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4 09:4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7

组织活动:1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3 19:29
  • 签到天数: 57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8-4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8月 发表于 2016-8-4 09:05
    我就看看,都是大师级别的视角

    滁州山东移民很多,特别是来安长山头那里,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去。

    点评

    这个我知道,在狗市那天有座桥,那桥那边住的就是好多山东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1 10: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3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8-1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闲居滁州 发表于 2016-8-4 09:48
    滁州山东移民很多,特别是来安长山头那里,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去。

    这个我知道,在狗市那边有座桥,那桥那边住的就是好多山东的

    点评

    哦,有机会想去看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08: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27

    组织活动:1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4-10-3 19:29
  • 签到天数: 573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8月 发表于 2016-8-11 10:19
    这个我知道,在狗市那边有座桥,那桥那边住的就是好多山东的

    哦,有机会想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45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8-2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滁州
    哪里黃土都埋人,哪里山水都养人,适合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6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1 16:39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6-11-23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
    搞笑表情0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6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1 16:39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6-11-23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6

    组织活动: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2-1 16:39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7-1-7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IP:安徽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7-1-7 13:14 编辑

    浅析:中国移民下南湖由盛到衰
    文/闲居滁州|朱伶宝
        翻开中国近代史,有关移民问题,多有记载的是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三次大的移民潮,这三大移民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几乎是同时开展的。可是在这期间还有大批移民“下南湖”,他们中多以山东移民为主,一路南下至高邮湖、洪泽湖、巢湖一带,有的甚至更远至洪湖、鄱阳湖去安家度日,独立生存,他们开创新生活,打造新天地,追求幸福富裕生活的向往。有人说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三次大的移民潮和经历可歌可泣。但是“下南湖”的移民经历古往久远,为中国移民开创先河,其作用、影响也绝不能从我们记忆中淡去。

    一、中国移民从选择南迁开始的
         在中国移民历史中,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移民——永嘉南迁,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307—453年),南迁移民的高潮有四次,历时100多年。移民以南迁为主,南迁的路线主要有东西二线:东线:以循邗沟和淮河流域东南向的支流为主,向东南方向迁移,因此处于邗沟南端的今江苏扬州及其长江对岸的今镇江、常州一带成为山东及苏北移民的集合地,河南人也大多向东南迁入安徽,而不是向正南进入湖北。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移民的来源,山东占了一半以上,其次是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本省和安徽的淮北部分也是移民来源之一。
        第二位是安徽。其境内的移民来自北方,以河南为最大部分,其次为河北、山东、山西。本省淮北的移民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少部分来自江苏北部。侨郡县大多散处于江淮之间,江南仅在今芜湖附近。其后的唐中期“安史之乱”,大批中原人移居江南(大约150年)。 北宋末“靖康之变”后,大批中原人移居江南(大约150年)。由此可见,移民首选往南迁移,即“下南湖”,为首选,也最为盛行。

    二、明朝开始移民选择增大,东西移动,淡化南迁        明初大移民是1367年开始的,明初大移民是典型的政府行为,强迫人民迁徙。从太湖流域、山西北部及河北真定、广东珠江流域、山东等地迁民移入凤阳地区,总数约 50万,移民总数约点总人口80%。苏北扬州、淮安二府在洪武年间接受了来自苏州、徽州和江西的移民约57万。此外,将在南京(现在上海江苏安徽)的军士迁往云贵戍边约数十万;迁山西人于河北、豫北;迁浙西及山西民于滁、和等州和北平、山东、河南等地;迁江西人口至湖广,迁湖广人入四川,迁北平、山后(河北太行山北端、军都山迤北地区)民散居北边诸卫以为军籍等等。明初移民规模宏大,长江流域达700万,华北地区490万,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150万,合计达1340万。洪武年间7000万,移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9%。由于明政府干预,从明朝开始,中国移民目的地不完全以“下南湖”为主,开始了多方位、多地区的移民。


    三、清代移民多是百姓自动迁往他乡,再不以南迁为主
        受明移民的影响,清代移民开始向适合自己的地方自动迁往他乡,再也不以南迁为主。清代移民分三种情况:
    一是:向海外移民。迁出地临海的广东福建,以去台湾和东南亚各岛为最多。从18世纪中叶开始至嘉庆十六年(1811)迁台的汉民超过200万。1840年以后,移居海外更多,从1850到19世纪末,仅广东台山就移居海外20万。从1840年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以华工形式迁移出国的可能有1000万左右。
    二是:向山区进发。移民问题永乐时即出现,到宣德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自明中期始,大量北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农民迁入荆襄山区,后又深入秦岭、大巴山。东南地区无田农民多向闽、浙和皖南山区进发,湖南流民流入湘西山区,闽粤流民甚至迁入赣南山区。
    三是:向边区迁徙。从长城口,或从天津、登州过海潜入辽东半岛以至松花江流域,晋鲁豫冀四省均有,以冀鲁为多,称“闯关东”。1878年(光绪四年)清政府取消移民禁令后,向东北移民形成高潮。辛亥革命后势头不减,九·一八事变后,仍有大量冀鲁人民进入东北地区。据统计,1911-1931年间定居于东北的关内移民为555万,1932-1941年为198万,1942-1945年又有388万华北劳工及家属被掳掠至东北,其中一部分返回原籍,总计1912-1945年从关内流向关外的移民为991万。此外,冀晋人多由古北口、张家口、独石口、喜峰口等处进入蒙古草原,晋陕去归化和河套一带,陇东农民则多入银川平原。陕甘人进入新疆不少。光绪平定阿古柏进入新疆的湘军,就在哈密和巴里坤等地屯田,屯丁中凡是娶有妻室愿留在新疆的,均借给牛具籽种,指拨土地令其承垦,故有一部分湖南人由此留在新疆。称“跑口外”、“走西口”。至此,中国移民尽管还有大量移民“下南湖”但是移民再也不以南迁为主要目的地,“下南湖”就这样由盛至衰。


    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大移民极其影响》作者:磐石  《文汇报》2002年6月1号3版
    《中历史上的大移民》 作者:扬丽丽  2009年8月1号出版
    《中国洪洞移民考》 作者:葛剑雄  2009年11月  文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4-11-23 22:03 , Processed in 0.71294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