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么么哒 于 2016-1-5 09:17 编辑
2015 年12 月31 日,我市施行公车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涉及车改的公务用车进行封存。昨日,是滁州市市直机关施行车改后的首个工作日。以往依赖公车接送的车改涉及人员是怎么上下班的?涉改公车现在又如何安置的?车改后,一些必要的公务用车又如何得到保障?带着相关问题我们走访了相关市直机关,走访中我们发现步行、自行车、公交成为市直单位公务人员首选的出行方式。另据了解,截至2015 年12 月31 日17 时,市直机关涉改车辆移交、封存工作全面结束,标志着市直机关公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同日,市直机关公务用车管理服务中心开始运行。
图为地下停车场内被封存的车辆。
绿色出行 步行、自行车、公交成首选
1 月4 日,是我市市直机关公车改革后的首个工作日。早晨7:20,51 岁的卓海燕提前20 分钟从家中出发,步行约30 分钟至办公室。这一天对卓海燕来说很特殊,身为滁州市委统战部领导,以身作则响应公车改革。这也标志着,从这一天开始,我市大部分领导干部结束了公车接送上下班的出行方式。
“看看路边街景,步行对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还能锻炼身体。”滁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卓海燕告诉我们,对于公车改革,他是很赞成的。由于早就知道公车改革的事情,因此自己思想上有所准备,步行上下班也没什么不适应。早上7 点45 分左右,在市政务中心北楼前,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发明步行上班,他表示,公车改革后将大大减少三公经费中公务用车的费用,可以多做一些有利于民生建设的事情。随后,我们又碰见骑自行车来上班的市人大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王献余。他告诉记者,从家骑车到单位大约需要半小时时间,既锻炼了身体,又减少碳排放。在市公安局前的公交站台,上班的人流也逐渐多了起来。他们大都从公交车下车后,直奔办公大楼。“ 虽然搬到这里有些远,但是公共交通还算方便,5 路、K1 路等等都在这里设站。”对于公车改革,一些工作人员表示对自己的出行上班并没有什么影响。“住的远就坐公交,有些住的近,直接步行上班。” 采访中发现,市直机关公车改革后的首个工作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成为不少人的首选出行方式,掀起了一股绿色出行风尚。
图为参改车辆被贴上封条。
涉改车辆 300多辆公务用车被封存2015 年12 月份,我市公车改革工作全面实施。截至2015 年12 月31 日17时,市直机关涉改车辆移交、封存工作全面结束,标志着市直机关公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在市人才公寓的地下停车场,300 多辆公车被贴上封条,其中一辆白色轿车封条上印着“滁州市公务用车领导小组办公室封”,封存日期为2015 年12 月31日。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是市直机关公车改革后被封存的车辆,老旧车辆按照国家规定该报废的报废,车况较好的将进入拍卖平台进行公开拍卖。公车改革之前,每天早晨的上班高峰期,从市政务中心的监控室,能看见100多辆公车从四个大门和道口进进出出。昨日,上下班高峰期没有发现一辆公车接送上下班的情况。在政务中心的地下车库和地上停车场,也见不到公车的影子,很多原本停放公车的停车位大部分空着。 “一般公务用车取消了,自然也不存在公车车位了。”一名政府公务人员告诉我们。据悉,市直机关公务用车总数在改革前是768 辆(含执法执勤用车),改革后为398 辆,公车总数减少了49%。其中,市直机关改革前一般公务用车396 辆,改革后仅保留137 辆作为定向化保障用车,减少比例达到了65%。全市公车改革节支率达到10.51%,较中央和省公车改革7%节支率的政策要求高出3.51 个百分点。“此次公车改革涉及面广,市纪委将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依规依纪严肃查处违反公车改革纪律的行为。
”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市效能办副主任王红丽表示,市纪委成立了14 个作风建设检查组,其中,市直有6 个检查组,县(市、区)有8 个检查组,将采取明查暗访、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 对各个单位作风建设情况,包括公车使用申请流程、申请后是否按正常轨迹运行等内容进行审查。
市纪委还设立了监督举报电话:0550-12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