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滁网社区_滁州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6|回复: 0
收起左侧

限燃以来,鞭炮声几近绝迹市民“收获宁静”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12-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安徽滁州
鉴于燃放烟花爆竹的种种“劣迹”,加上广大市民的千呼万唤,11月1日,滁州市《滁城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正式落地实施,滁城终于由“响铃+震动模式”开始调整为“静音模式”。新政实施之初,就有市民担忧“能否持久奏效”?

    今天,正是这一绿色新政诞生之后的“满月”。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这一“根据市民意愿、更为市民谋益”的政策,已经得到广大市民的肯定和配合。一个月以来,根据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和琅琊、南谯、经开区的反馈,滁城仅接到15起燃放烟花爆竹的报警。
084957zi0nprhipvdhd799.jpg


    民意所向,奠定限放基础

    每到逢年过节,或者所谓的“黄道吉日”,滁城大街小巷、宾馆酒店,都离不开噼里啪啦的烟花爆竹声。“虽然说烟花爆竹造成污染、产生噪音、引发火患,甚至酿成财产损失、人身伤害,但是真的将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提上议程,对于是否能够很好地落到实处,很多人的心里其实是没有底的”,市限放办一名工作人员坦言,“家里有喜事,谁不想搞点气氛?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似乎违背传统风俗习惯。”

    这道题,怎么做?如何移风易俗,成为摆在政府案头的一道难题。幸运的是,有绝大多数市民的强力支持,民意所向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后盾。

    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民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滁城传统习俗,市政府组织多部门细致斟酌,数易其稿,在区域和时间上再三考量,终于推出比较成熟的《滁城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管理规定》。

    记者发现,“限放”区域设置比较科学合理,基本涵盖滁城主城区和在建城区;此外,充分尊重滁城市民的传统习俗,在春节等节日适时“解禁”,赢得最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这也是“限放”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后期又有市民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电子炮虽不在“限放”之列,但其产生的噪音更甚于烟花爆竹,建议禁放电子炮。于是,市限放办在多方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将电子炮纳入限放范围。“只有顺应民意,才能争取市民支持。”

    记者通过网络舆情、调查走访获悉,绝大多数市民对滁城“限放”工作表示“支持”。事实上,滁城一个月内查处的15起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也全部是通过热心市民举报而获得破案线索的。这是“限放”工作能够成功的坚实群众基础。

    “在此之前,滁城市民婚丧嫁娶、乔迁生日、买车升学、开业庆典,几乎都离不开燃放烟花爆竹,而且数量越来越大,花样也越来越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燃放烟花爆竹竟然渐渐形成攀比之风,耗费大量资源,造成污染浪费”, “越来越多的噪音扰民、环境污染、安全事故中,无节制的燃放烟花爆竹都脱不了干系”,滁城丰乐世家小区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

    张先生还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遇到“好日子”,假如滁城有100家办喜事,每家花500元置办烟花爆竹,就等于每天“烧”掉5万元现金。一年下来,至少浪费几百万元。“这还不包括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环境污染、人身伤害等造成的经济损失。”

    齐抓共管,结成统一战线

    “市领导在日常工作中亲自过问,发现问题及时调度,确保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能够认真履行职责,真正做到齐抓共管,这是‘限放’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市限放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限放”工作只靠哪个部门单打独斗,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必须依靠领导顶层调度,通过市、区和各部门之间的全力配合。

    在部门配合上,市限放办、琅琊区、南谯区、市经开区和市公安、民政、教育、安监等21部门,以大局为重,认真履行职责,对于限放工作需要,不折不扣落实。

    例如,市公安部门坚持24小时接处警,对违规燃放行为保持高压态势,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市规建委部门对建筑工地和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广泛宣传,要求对违规燃放施工单位和职责不落实的物业公司进行连带处罚,并进行通报;民政部门对殡葬服务公司、电子炮经营户进行全面摸排,逐个上门宣传,签订承诺书,同时安排人员在重点管控,将电子炮管理落实到位;教育部门在各中小学校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小手牵大手”的作用;安监和工商、质监等部门从源头上加强管控,对“限放”区域内烟花爆竹销售市场进行清理整顿,违规销售门点大幅减少;城管部门将“限放”工作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积极参与日常巡查管理;市文明办和效能办分别将“限放”工作纳入各级文明单位考核和绩效考核,确保公职人员带头遵守限放规定,有力促进了工作落实;新闻媒体对限放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

    记者发现,这一个月以来,整个“限放”过程就是政府部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持之以恒的“限放”工作,更加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滁城的热情。坚持不懈的“限放”过程,也是一个政府部门解决难题的过程,通过“限放”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和谐了干群关系。


    静音模式, 市民收获宁静

    日前,琅琊区北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再次组织工作人员,在辖区北湖公园敲锣打鼓、舞龙耍狮,向来往市民高调宣传“限放”政策,倡导大家摒弃陋习,移风易俗,文明办喜事。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告诉记者:“以前炮仗炸得让人头疼,还浪费钱;现在政府不给放炮,这下好了,觉也睡得安稳了。”

    根据往年的习俗,入冬以来婚庆喜庆事情渐多,但今年11月1日以后,昔日扰人的烟花爆竹声,“似乎就没怎么听到”。在市委市政府的倡导之下,滁城市民办喜事,大多由昔日的“响铃+震动模式”开始调整为“静音模式”。

    “静音模式”下,喜事不减喜气。记者从滁城一些婚庆公司获悉,入冬以来办喜事的市民有增无减,但都根据政府要求杜绝烟花爆竹,新人们都在婚庆仪式现场下足了功夫。“多布置些冷焰火,增加亲友互动环节,以歌声代替爆竹声,声声祝福代替了喧闹的烟花爆竹”,一名婚庆从业人员称,“我们也在摸索新的婚庆模式,既不违反政府相关规定,又力争让喜事更加喜庆热闹,促使新人难忘婚礼,做到两全其美”。

    一些新人也告诉记者,喜庆氛围不是单单凭借烟花爆竹营造出来,浪漫气氛的表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鲜花、香槟、祝福等元素,更能展现让人终身难忘的浪漫氛围,也更能体现现代人的喜庆新风尚。

    由此可见,“限放”工作需要社会合力,一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另一方面更需要所有市民加强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高瞻远瞩,移风易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嗨滁网 ( 皖B2-20180001 )

GMT+8, 2025-7-9 23:25 , Processed in 0.03342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