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聚焦滁州 于 2015-11-6 16:14 编辑
发布会现场
11月6日上午,滁州市财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大会对滁州市2014—2015年度市本级财政预决算、2014—2015年度市本级“三公”经费、2015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通报。
2014年,公共财政收入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660761万元,占预算的104.5%,较上年(下同)增长19.2%。地方税收收入完成235959万元,占预算的95.8%,增长12.6%。公共财政的支出,2014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554921万元(含省追加的支出),占预算的145.5%,增长17.2%。当年支出超预算的主要原因:一是省财政追加专项支出146000多万元;二是省财政转贷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0315万元。2014年,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665347万元,增长12.9%。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本年安排支出643125万元,增长1.3%。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07883万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256万元,增长137%。本年安排支出1198万元,增长126%。收支相抵,年终结余58万元。市本级社保基金收入137119万元,增长16.2%。收支相抵,年终结余224448万元。
2015年,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安排73.35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收入预算安排33.7亿元,增长13%。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7.3亿元。基金支出安排47.3亿元。用于征地拆迁、土地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43.7亿元。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789万元,与上年预算数相比增长128.7%;支出预算安排847万元,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13亿元,与上年预算数相比增长22.5%。年终预算结余22.6亿元。2015年1-9月全市财政收入运行呈“稳中有进”态势,运行总体好于预期。1-9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69.4亿元,为预算的75.3%,增长13.6%,主要特点:一是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收入规模取得新突破。二是税收收入增速下滑,增长乏力。三是财政收入结构不优,非税占比居高不下。
各级财政的重点支出和重点项目建设支出均得到有效保障。1—9月份,全市财政支出完成227.4亿元,完成预算80.8%,增长20.8%,总量在全省第6位,增幅第9位。33项民生工程累计到位资金62.2亿元,已拨付资金59.9亿元,资金拨付率96.3%。2015年,市本级安排扶贫及江淮分水岭专项400万元。其中光伏项目100万元,用于贫困户光伏电站建设补助;扶持项目300万元,主要支持贫困村、分水岭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预计10月底前完成项目申报、审批及资金下达工作。公务用车改革方案目前正在拟定阶段,市直参改人员年需交通补贴补助约3030万元,司乘人员安置费需根据人员安置情况测算,因人员安置尚未开始,所需费用尚未确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资金已保障到位,累计拨付1.8亿元。
按照《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的通知》(财预〔2013〕36号)要求,发布会上除涉密部门不单独公开外,市级所有使用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支出的部门、单位向社会公开了2014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2014年,包括公开部门、涉密部门等在内的市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数为5485万元,与2013年度决算相比减少1652万元,下降23.1%。其中:因公出国(境)费110万元,与2013年度决算相比减少44万元,下降28.6%;公务接待费1421万元,与2013年度决算相比减少790万元,下降35.7%;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954万元,与2013年度决算相比减少818万元,下降17.1%。2015 年,市本级(含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区和向市财政部门编报部门预算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预算数为 6439 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 80 万元,公务接待费 1949 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4410万元。其中1-9月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3361.5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9.24%。
据介绍2015年度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包括医疗卫生、就业、市直教育、科技、保障性住房、环保、民生工程。截至9月底,到位民生工程资金62.1亿元,累计拨付资金59.9亿元。全市建设类、培训类项目综合开工率96.3%,完工率90.8%;各类资金发放、补助补贴类项目按序时要求按时发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