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7%,位居全省16个省辖市前五名;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至5月累计增速位于全省第一;1至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这是安徽省滁州市今年上半年交出的亮丽成绩单。
然而,很多人也许并不了解,成绩单的背后,是滁州人在连续两任市委书记“落马”后,痛定思痛、负重前行的勇毅,是滁州人在腐败问题对当地的冲击后,正风反腐、促进发展的笃行。
1“火车头”倒下了--两任书记先后落马,滁州发展路在何方 2014年4月11日,安徽省纪委发布消息:经中共安徽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定对滁州市委书记江山的严重违纪问题予以立案。消息如投石入湖,在滁州激起千层浪。余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12日,曾任滁州市委书记、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的韩先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短短三个月,两任书记先后落马,涉案的还包括滁州当地两名厅级干部。这对于滁州来说,不啻于一场政治上的“地震”,而首当其冲被影响的,则是当地干部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看到原先‘高大上’的带头人瞬间成为反面典型,这对滁州干部心理的冲击是比较大的。”滁州滁菊研究所所长龚建国说。
“江山落马前两天,我还陪他去北京谈了项目,当时他谈笑风生。谁想到回来没多久就被组织调查了,真是令人震惊!”来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焦义朝曾与韩先聪、江山共事多年,在他看来,“我们曾经如此敬重的领导,居然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一时让人难以接受。”
“当时干部队伍中的一个普遍状态是‘谣言遍布,人心浮动’——一会儿传某某被叫去谈话了,一会儿传某某是谁的人,危险了;一会儿又传哪家企业是谁带来的,可能有问题……总之,干部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在议论案件上,而没有放在干正事上。”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张显忠说。
回忆起江山到滁州任职后的各种情景,滁州市总工会主席崇敬还历历在目。“他多次在干部大会上宣称,禁止自己老家的亲戚们到滁州找工作,来当农民工都不行。”“案发后,才发现原来他是个‘两面人’,这确实让人意想不到。”崇敬说。
走访中了解到,韩、江二人主政滁州这几年,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提倡“5+2”、“白加黑”的工作状态,确实也干出了一些成绩,当地有人称他们为搞经济的“能人”。
“发展的‘火车头’倒下了,给干部带来最直接的困惑是:此前市委市政府定的决策还执行不?招商引资的任务还搞不搞?还要不要继续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张显忠坦言,当时不少干部感到比较迷惘,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干。
干部状态直接反映在经济指标的变化上:2014年5月至6月,滁州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均处于全省16个地市靠后的位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更是惨遭垫底。
躁动不安的情绪,也开始在企业家中扩散。政府“服务企业”的承诺能否继续兑现?此前与政府签订的协议还算不算数……一个个疑问,使一些企业家出现信心动摇、投资谨慎的倾向。
滁州的发展,似乎一夜之间陷入了低谷。而解困之路,究竟在何方?
2凝聚最大共识--甩掉思想包袱,把精力放到干事创业上 “有一句老话叫‘狭路相逢勇者胜’,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精神状态就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区域的发展效果,我们一定要保持住。”时任省长、现任省委书记王学军在滁州调研时说。
[size=3em]“ [size=1em]抓发展,惠民生,关键要靠一支精神昂扬、敢于担当、能为善为的干部队伍。 为稳定局面,重振士气,在江山案发后,省委第一时间提出“四个区分”——把滁州所取得的成绩、广大干部群众为之作出的贡献同江山案件区分开来;把江山案件与滁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加以区分;把江山案件与滁州市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加以区分;同时也要把江山案件与其所做的一些工作加以区分。
新任市委书记李明在到任后不久,便在市委全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三保护三不保护”,即:保护勤政干事的,不保护懒政不为的;保护敢于担当的,不保护胆大妄为的;保护遵规守矩的,不保护违规乱为的。
“省委的‘四个区分’,市委的‘三保护三不保护’,解开了广大干部心中的迷惘和顾虑,回答了当时该怎么看、今后该怎么干的问题,在思想层面上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焦义朝说。
琅琊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罗圣权认为,“四个区分”、“三保护三不保护”就像两剂对症施治的良方,对于稳定干部情绪、恢复干部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size=3em]“ [size=1em]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在稳定局面的基础上,去年8月召开的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向全市干部发出了干事创业的动员令:明确“坚定不移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坚持狠抓发展的决心不动摇、争先进位的劲头不松懈。
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表态,“市委、市政府集体决策过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规划蓝图”不变,“服务企业,一诺千金,互利双赢”不变。这为在滁州投资的企业家打消了顾虑,吃下了“定心丸”。
这个过程中,对于市委、市政府帮企举措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安徽猎豹汽车有限公司的管理者。“公司此前所有的协议都是在江山任上签订的。眼瞅项目资金快要到位了,却蹦出这么个事,大家不知道项目还能否正常进行下去,当时心情异常焦虑。”公司党委书记张武透露,新上任的李明书记了解到企业的困难后,亲自挂帅担当项目的“一号服务员”,12次深入项目建设现场,以诚心打动了企业。
“今天滁州给我一碗水,明天我还滁州一桶油!”看到当地干部的诚意和行动,长丰集团董事长李建新慨叹不已。
滁州一九一二文化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凯说,通过与政府部门和干部的接触,他感到如今滁州干部的精神状态昂扬向上,已经彻底从那段阴影中走了出来。吕凯说,他这两天正在帮一位投资教育的朋友了解滁州的有关政策,“我介绍我的朋友来,正是因为我对滁州的未来充满信心!”
3重塑政治生态--紧紧抓住“两个责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 前面 “去年是滁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倡廉建设不寻常的一年。通过两天的考察走访,感受到滁州干部群众精神状态很好、发展前景很好,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委持之以恒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今年5月,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宾宜在滁州调研时,点出了滁州走出“阵痛期”的一个关键因素。
据当地干部介绍,韩先聪、江山主政滁州期间,“重抓经济,轻抓党建;重抓勤政,轻抓廉政;重结果,轻程序”,没有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题召开过一次会议,“这早晚得出事。”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深刻汲取几起违纪违法案件的教训,避免‘高楼盖起来、干部倒下去’的悲剧再次上演,是滁州市委新一届班子的头等大事。”李明说。
“新班子确定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的目标,其中‘健康发展’既指经济的健康,更指干部的健康。”滁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玉平说,新的市委班子既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又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去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先后20多次听取和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去年6月,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明确党委(党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的责任;建立县(市、区)和市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市纪委述廉述责制度。
市委书记李明“自我加压”,在全省成为首个向省委专题汇报反腐倡廉工作的市委书记,并亲自担任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市委反腐败协调领导小组和市委巡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各级部门积极行动,就是向全市干部释放了信号:你不需要考虑哪些案件会影响你,你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干净廉洁地干事!”市纪委副书记王小林说。
王小林介绍,市纪委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等各项纪律。去年以来,共对26名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169名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谈话,并严肃查办了市教育系统、公路治超系统等腐败窝案。
立新规,还得理旧账。韩、江在滁州成立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指挥部”,两人先后担任“指挥部”政委。他们通过这些“指挥部”,迈过有关规章制度的限制,直接插手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这种滥用职权、为所欲为的做法,在当地为人诟病已久。
[size=3em]“ [size=1em]必须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新一届市委班子成立伊始,就组织开展了“定规矩、抓规范”活动,针对“指挥部”运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全面清理“指挥部”运作模式。坚持民主集中制,对所有重大决策部署一律实行集体讨论、集体决策,最大限度地挤压个人自由裁量权。同时,实行主要负责人对人事、财务、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物资采购“五个不直接分管”制度,扎紧制度的篱笆。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一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反腐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有利于经济发展持续健康。这一科学论断,在滁州得到了充分验证。
如今的滁州,干部群众精神抖擞,政治生态“山清水秀”。这座迈过了“阵痛”的城市,在发轫于滁州凤阳县的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的激励下,必将走上更加辉煌的康庄大道。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7月4日头版头条
|